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5)-兩個自我

想像我們正要開始一段七天的旅遊假期,這段旅程從開始第一天就處處充滿驚喜與歡樂,與熱情的當地人的相處、品嚐從來沒嘗試過的美味料理、參觀了壯麗的自然美景;直到最後一天準備回程時發生發現錢包被扒走了護照、現金都遺失了,到家的時候是又餓又渴風塵僕僕。同事問到:How was you vacation ? 你會怎麼回答?

"最後一天真是倒楣透了,整個假期好掃興"?

六天歡樂的時光與一天倒楣的日子,整體來說整個假期應該歸類為還算美好才對。為什麼我們會因為最後一天的壞心情,忘了前六天的美好經歷呢?

Kahneman 做了一個關於痛的總和的實驗:調查作直腸鏡病人的痛苦狀況,依時間紀錄。分別繪出兩個病人的痛苦分布圖:


痛苦的總和即藍色所表示的面積,很明顯 B 病人的痛苦程度明顯較高;但實際上在做完直腸鏡檢查後請兩個病人為整個療程的痛苦程度打分數,A 病人對直腸鏡檢查的記憶就是比B病人壞了很多。

Kahneman 用兩個規則解釋這種狀況:
  • "頂峰-結尾"  : 整體內省的評分排序可以從最痛時段和結尾時的平均數得之
  • 長度的忽略 : 檢查過程的長短對整個痛的分數沒有影響


我們的記憶 - 這個系統一的功能,是演化去描繪一個痛苦或快樂最強烈的瞬間 (頂峰),以及當這個事件終止時的感覺。我們的這種會忽略長度的記憶,並不能幫助我們對長久快樂和短暫痛苦的偏好評估。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最後一天的倒楣過程會毀了整個假期:我們忽略了美好回憶的長度,僅拿最美好的一瞬間與最後一天的倒楣平均當作假期的整體經驗。

Kahneman 進而衍申兩個自我理論 
  • 經驗自我 : 對一個客觀的觀察者,用經驗自我的報告來評估事件,在意的就是曲線下的面積,那代表了綜何不同時間的所有痛,它的本質是總和
  • 記憶自我 : 記憶自我所保持的記憶,相反的,那是一剎那的表現,強烈的受到頂峰和結果的影響
  • 經驗自我無法自己表達,記憶自我有時是錯的,但它是計分的人,而且掌控我們從生活中學到甚麼東西

我們不能完全相信我們的偏好可以反映我們的利益,即使他們是基於個人經驗,偏好和決策是被記憶塑造的,而記憶可能出錯。

在直覺評估整個生活以及很短的生活片段,頂峰和結尾有關係,但是和時間的長度沒有關係,所以完美的生命結束會讓旁人覺得這人的生命過的圓滿幸福。看來要嘗試讓自己死的很漂亮了!


P.S 本書到本章進入了尾聲,這本書真的值得推薦。網路上說英文本的更是精采,中文翻譯少了那麼的一點原汁原味,可惜英文程度實在不夠,不敢嘗試。

相關連結:
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1) - 兩個系統
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2) - 基率機率
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3)-過度自信
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4)-四象限型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ything That's Worth Chatting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